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系列报道(一)湖实小:全感式科学教育启航梦想之旅
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,湖塘桥实验小学秉持“科学启蒙创新赋能”的教育核心,构建起“全感式科学教育”课程体系,通过场景革新、课程体系构建和多元共建,打造出独具校本特色的科学教育生态,让科学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,助力创新梦想启航。
科学教育的开展,离不开适宜的场景。湖塘桥实验小学从校内、校外和虚拟空间三方面入手,全方位链接科学教育新生态,让孩子们在不同场景中感受科学的魅力。
校内场馆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的第一站,学校以“搭建沉浸场馆,解锁科学教育新体验”为目标,让校内场馆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的乐园。“101基地创客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空间”里,Scratch编程、3D打印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,学生可以在这里尽情发挥想象,将创意变为现实;“科学宫”中的“无人机智能设备”“分子结构模型墙”等互动展区,吸引学生驻足探索,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科学原理;“苗苗少年科学院”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,设立课题孵化中心,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研究的平台;“苗苗图书馆”的“科学奥秘”主题阅览区,摆满了各类科学书籍,让学生在阅读中探寻科学的奥秘。
校外基地为学生架起连接课堂与实践的桥梁。学校依托武进博物馆、万帮数字能源新能源科技馆、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等科技企业和机构,开发了一系列实景课程。走进“新能源汽车工厂”,学生能亲眼目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,了解其工作原理;“智能驾驶技术探秘”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智能驾驶技术,感受科技的飞速发展;“科技成果转化之旅”则带学生了解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。这些实景课程实现了课堂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衔接,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。
虚拟空间的拓展,进一步打破了科学教育的边界。学校借助校内“101基地创客空间”等特色场馆资源,开发出虚拟场景体验平台。在“101基地创客空间”线下开展物联网创新设计的同时,线D建模、Scratch编程等数字课程资源包,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;“科学宫”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线上仿真实验室,与线下的互动展区相互配合,拓展了学生的科学学习空间。
通过“校内场馆深度体验+校外基地实景研学+虚拟空间拓展”的模式,学校构建起“观察思考实践创新”的科学教育闭环,让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在多元场景中自然生长。
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载体,湖塘桥实验小学构建了全环交织的科学素养培育课程体系,为不同学段的学生提供了适宜的科学学习路径。
全链式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以“连续性培养、跨学科融合、社会化协同”为核心,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与学段壁垒,通过“纵向进阶+横向拓展”的双维架构,将科学知识、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融入学习全链条,覆盖全学段,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。
在纵向设计上,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,设置科学学习能力阶梯。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,通过纸飞机制作、益智拼图、纸电路设计等趣味课程,让他们在观察与游戏中感知科学现象,激发对科学的兴趣;中年级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,开设模型组装、趣味编程、趣味树棋等课程,逐步培育他们掌握工程设计思维与数字化技能;高年级学生则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,学校聚焦智能机器、物联网技术等复杂项目,培养他们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横向融合方面,学校注重科学学科的深度整合,推出可持续发展、科创生活、工程技术三大主题课程。可持续发展课程包括自然资源应用、水的循环、生态循环链等内容,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,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;科创生活课程涵盖智能家居、智慧校园、未来社区等,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应用;工程技术课程有吸管高塔、纸牌承重、航空模型、益智投篮等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。
科学教育的顺利开展,需要强大的保障体系。湖塘桥实验小学通过打造专职队伍、激活共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同体、构建生态圈等方式,形成了群智协同的科学教育保障体系。
学校创新实施“三格”分层培养机制,为专职科学教育队伍构建专业发展立交桥。针对1~5年教龄的教师,通过实验教学规范化实训,夯实他们的教学基本功;针对6~15年教龄的教师,重点培养课程开发能力,让他们能够根据学生需求设计出更优质的课程;针对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,侧重特色凝练,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,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。该体系实施以来成效显著,AR/VR教学成果在全省推广,教师团队执教省市级公开课21人次,培育省级科技辅导员32人,立项省市课题7项,年均发表论文10篇,形成了“教学研”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。
学校以“科学教育共同体”理念为引领,打破学科本位思维,构建全员参与的科普育人体系。近年来,约30多位学科教师分别获省、市、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。在这样的氛围下,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,近3年获省级以上科创奖项300多项,“智能监测戴盔装置”等5项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。
学校秉持“教育生态圈”建设理念,通过构建“家校社企”四维联动机制,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。邀请全国劳模马艳东指导“微缩工厂”课程,让学生参与汽车零部件设计,将真实生产场景转化为STEAM学习项目;年均组织50场家长主导的实验室参访、科技企业观摩活动,让家长也参与到科学教育中来;与农村学校共建教育共同体,共享课程资源惠及5000余名学生,扩大了科学教育的覆盖面。
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系列报道(一)湖实小:全感式科学教育 启航梦想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