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小米汽车砍掉“智驾”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汽车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,智能驾驶技术成为众多车企竞相角逐的高地。
但是近期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一系列动态,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。
今年 3 月 29 日晚 22 时 44 分,一辆开启 NOA 导航辅助驾驶的小米 SU7 标准版,以 116km/h 的时速行驶至施工路段。系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后发出减速提醒,驾驶员在 1 秒内接管车辆并尝试转向制动,可最终仍以 97km/h 的速度撞击隔离带水泥桩,随即电池爆燃。这场事故导致车内三名女大学生不幸罹难,消息传出,举国震惊。
事故发生后,小米迅速成立专项小组,30 日赶赴现场,31 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车辆数据。
雷军也在 4 月 1 日晚发声,表示小米不会逃避责任。安徽省公安厅随后介入,指导所属地公安机关展开事故调查,调查过程及公布结果,让公众焦急等待。
小米 SU7 这起事故并非孤例,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驾事故频繁见诸报端,一次次冲击着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。
就在小米事故发生前半月有余,3 月 16 日,武深高速 646 公里处,一辆小型新能源汽车开启 “辅助驾驶” 功能后,驾驶人分心致使车辆突然向右偏移,冲向右侧山体发生侧翻。而在更早的 2024 年 12 月 4 日,江苏南京发生一起令人咋舌的事故,驾驶人饮酒后启动 “辅助驾驶” 功能,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酣然入睡,车辆径直撞向南京六合东收费站的安全岛,严重损毁并翻车,现场火光冲天。
在行业共性问题上,技术验证不足是一大痛点。车企实验室测试场景与实际路况差异巨大,一些车企障碍识别算法未覆盖逆向改道等复杂施工场景,部分车型还减配激光雷达,降低了环境感知能力。责任界定模糊不清,事故数据多由车企单方提供,关键信息缺失,当前法规在辅助驾驶事故责任认定上存在空白,车企常以 “驾驶员接管” 为由免责。用户认知偏差也不容忽视,调查显示超半数年轻车主过度信任辅助驾驶,对新能源车应急逃生方法了解甚少。
4 月 16 日,也就是事故发生的第 18 天,工信部迅速行动,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,近 60 位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代表参会。会议明确要求车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,清晰界定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,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,严格履行告知义务,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。
尽管会议未点名,但字里行间直指行业频发的辅助驾驶事故问题。从会议透露的信息看,对智驾行业约束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涵盖测试管理(严控公测风险,强化技术验证)、宣传规范(禁用误导性术语,明确功能边界)、量产部署(分类备案与风险管控并行)三大方面,标志着监管逻辑从鼓励创新向坚守安全底线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5 月 4 日,小米官网及 App 订购页面统一修改了有关智驾的措辞。小米 SU7 标准版搭载的 Xiaomi Pilot Pro(不带激光雷达),从 “小米智驾 Pro” 改名为 “小米辅助驾驶 Pro”;小米 SU7 Pro、小米 SU7 Max 搭载的 Xiaomi HAD(带激光雷达),从 “小米智驾 Max” 改名为 “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”。
L2级事故责任明确由驾驶员承担,系统仅为辅助工具。而L3级开启状态下,车企需对系统故障导致的事故负责。
小米汽车此次 “智驾” 更名,只是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。它提醒着整个行业,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商业利益的同时,必须将安全置于首位,严格遵循法规政策,加强技术研发与验证,提升用户安全意识,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健康、有序发展,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。
刚刚确认:开始影响上海!暴雨+大风+雷电+高温,四预警齐发,全市应急响应启动,这些区域加强防范
武汉大学×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:极端高温或导致中国住院人数大幅增加
2年1100万去快船!NBA官网显示太阳已裁掉比尔 9700万分5年支付
网易直击黄仁勋见面会,他说了这28句线亿美元买个安心:苹果押注美国本土稀土
全金属机身降维打击!七彩虹iGame M16 Origo悦享版开售:最低仅5999元
可能永远见不到!Intel发烧级Nova Lake-AX规格曝光:24核心CPU
微星MPG 274URDFW E16M白龙图赏:纯白美学与硬核性能的视觉交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