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智能驾驶的宣传不能再含糊其辞了明确技术边界
3月29日夜间,一起高速公路上的车祸导致三名年轻女孩不幸身亡。事故车辆为热门车型小米SU7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其中一名遇难者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表示,车祸发生时车辆处于智能驾驶状态,她曾多次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登录网站告诫女儿不要迷信智能驾驶,但女儿认为智能驾驶很安全。4月1日中午,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事故情况说明显示,在车辆撞击水泥墩前两秒时仍处于NOA(高速领航)状态,证实了家属的说法。
家属还指出车辆门锁无法解锁及车辆在撞击后迅速起火燃烧等问题。部分质疑已在官方通告中得到确认,而其他问题仍需进一步调查。尽管最终结论需等待权威部门公布,但智能驾驶在这次事故中的角色引发了深思。
当前的智能驾驶并非自动驾驶。根据GB/T 40429-2021《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》,国内的驾驶自动化分为五级,从第三级(L3)开始才符合公众认知上的广义自动驾驶。但在2025年,实际投入市场的L3自动驾驶能力尚未出现,现有的智能驾驶功能均归于L2级别,即需要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。即便是线级,按照国家标准定义,在无法继续自动驾驶的阶段也需要驾驶员介入接管。
因此,使用智能驾驶时必须认清:当前阶段的智能驾驶不是自动驾驶,只是一种L2+级的组合式驾驶辅助,最终执行驾驶任务的始终是驾驶员。然而,车企在宣传中频繁使用或暗示“人工智能”、“自动驾驶”等术语,让消费者误以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。日常驾驶中,许多用户体验到的智能驾驶功能表现出色,系统在大部分常规场景下运行稳定,带来了便利和舒适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驾驶已达到L3水平,因为法律法规限制其只能自称L2辅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