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世高管:特斯拉FSD在中国断代领先智驾迟早标配没必要自研
端到端已经成为共识,下一步应该怎么走?技术路线很不同,但功能体验已经有了共识。
在刚刚闭幕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,大疆提出了生成式智驾,支持语音交互下令,还分享了L4级规划。
更早前,理想汽车在GTC的分享中,也透露新系统将支持车主对话,指挥AI司机。
卓驭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分享了大疆的L2+最新进展,以及L3/L4规划。
目前主流的端到端都是基于模仿学习实现,堆大量数据模仿人类,因此得到的是人类平均水平和开车风格。
卓驭认为不同人开车风格有偏差,智驾拟人应该进一步细化,模拟司机个体本身开车的偏好。
卓驭将此称之为个性化驾驶,你甚至可以去自定义智驾起步的快慢,跟车距离的不同风格。
模型也会学习你开车的记录,把车主的驾驶风格融入为自己的开车风格,整个过程都是在端侧完成的。
还支持语音交互,车上有老人,你可以让智驾开慢点,赶时间就开快点,动动嘴就完成了。
这套智驾并非是基于直觉的一次性动作预测,而是有强大的推理能力,可以针对当前场景预测未来的N种可能,然后结合用户驾驶意图实现。
该系统同时支持端到端的提示推理,通过给模型输入提示词影响模型的输出,这样系统就能根据用户用户指令选择符合用户偏好的安全轨迹。
此外, 陈晓智还透露了卓驭的L3/L4级自动驾驶硬件方案,将上车激光雷达,结合以前的三目惯导做成一体化,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,算力最高达1000TOPS。
周光认为,自动驾驶的发展是跟着大模型在走。他用LLM对比智驾系统的发展,表示目前行业大都是端到端1.0,还有很多提前定义好的规则,依然不是一个通才系统。
通才系统即垂直领域的很多事情都能做,就像当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各种刷高考题,成绩媲美985大学生。
用一个模型打通视觉、语言和动作,融合VLM和端到端,是对端到端的进一步发展,将于今年年中量产上车。
这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路线之争,在周光看来AI的发展其实是重构生物大脑的过程,而对生物来说,激光不是必须的。元戎现在认为,结合成本来看,增加一个激光雷达的增益是非常低的。
此外,元戎的算法今年还将适配多个芯片平台,今年会有超10个量产项目,覆盖SUV、MPV和越野车等多款车型,下个月的上海车展会提供试乘和试驾。
陶吉回顾了自动驾驶历史的发展,从L0到L2+花费了数十年,而L2到L2+(城区NOA),L2+再到城区L3不过花了4年时间。
陶吉表示,自动驾驶已经驶入了快车道,预计L3到L4也不过4年时间,会很快到来。
而主机厂在这场变革中具有优势,是数据的第一入口,这是主机厂做AI的天然优势,这里不仅是指驾驶行为还包括座舱等等。
陶吉认为,汽车是目前物理AI最大的应用载体,大模型通过跟物理世界不断互动,才能变得更聪明,AI才能最终走到AGI。
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中,汽车将不断进化,汽车将具备生活空间、储能单元和机器人等多种属性。
不过目前来看,汽车的大脑和四肢两部分还比较割裂,座舱就是考虑舱内的问题,智驾也只考虑怎么开车。
目前正在落地的进展,就是长安的交互式智驾系统,你可以语音给智驾下命令,调控智驾行为。
陶吉也表示,目前行业内VLA的概念很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火,但陶吉提出的范式不仅限于视觉和语言,而是真正的多模态横跨整车多域,因此更适合叫AI EV。
新技术范式对开发架构提出新的要求,AI EV需要跨域融合,不能仅限于过去独立的APP开发。
由于大模型上车,也要考虑带宽的影响,大模型瞬时产生多个token,如果传送不及时也是一大问题。
最后陶吉还展望了更大的生态,新时代的长安要打造海陆空立体出行,将在今年年底实现飞行汽车试飞,2028年下线人形机器人。
在分享中,吴会肖透露长城搭建了行业首个RAG知识架构平台,覆盖研发、生产、供应和销售等全环节,可以处理多模态数据。
解决了很多内部问题,比如长城有五大品牌,多款车型,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细节把控。
然后是长城的算法革新,吴会肖介绍去年是长城的大模型落地元年,今年还会有更多应用。
长城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为此推出大模型中枢平台,既能引用外部模型,也能更好地利用自家的算法。
长城打造的如影智能体是一个伴随式对话AI助手,目前已在内部使用,以自研模型为基础,可以调用前面提到的RAG知识平台内部的知识,供长城的开发人员使用。
吴会肖在最后还介绍了长城智能驾驶的最新进展,透露「车位到车位」将落地,自己识别闸机通过。
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体验FSD后给自己带来了很大震撼,他认为国内智驾头部彼此差距不大,但“FSD断代领先”国内智驾,至少领先1-2年。
吴永桥预判,3年之内8万到15万之间的车型会标配中级智驾,而标配的东西可以交给供应链处理,主机厂会逐步放弃自研中阶智驾。
吴永桥分析认为,首先,主机厂自研智驾成本很高,像博世去年做智驾就投入了20个亿左右。
其次,人力投入的性价比不高,主机厂如果自研智驾要做投入一两千人的团队,也就做十来个车型。
综合考虑,吴永桥认为,高阶智驾和L3等更高维度的自动驾驶适用主机厂自研。
然后是油电同智,吴永桥从燃油车供电功率、散热设计和响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:
最后,作为全球知名Tier 1,博世还谈到了当前主机厂出海面临的多重问题,比如出海目的地的政策限制、数据安全要求以及数据闭环难,博世可以助力中国智能化出海。
吴永桥透露,目前博世的中阶智驾已经落地了一个主机厂项目,博世会助力其出海11个国家。
每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都是大咖云集,新知涌现,实际上已成为行业的灯塔。
回想去年的百人会,彼时的大疆车载带来了7000元成本的城区NOA套件,与诸多玩家一起成为「全民智驾」的基石,敲出普及之火。
更强大算力的芯片,和更海量的数据,支撑了泛化性更强的算法,以及更重要的是,智驾可交互。
同时也意味着,当人可以用自然语言指挥车子,将自己带往目的地时,我们驶向的不只是诗和远方,也向机器人时代迈了一步。未来已来。